企业建设项目是否依法履行环评手续及“三同时”
环评文件及环评批复是否齐全;
企业现场情况是否与环评文件内容保持一致:重点核对项目的性质、生产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污染治理设施等是否与环评及批复文件一致;
环评批复5年后项目才开工建设的,是否重新报批环评。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主要是对环评文件及批复中提出的污染防治设施落实情况进行验收。因此对于部分建设项目(如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如在环评文件及批复中未要求建设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不含施工期临时设施),则不需要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建设单位在自主验收的验收报告中予以相应的说明即可。
水、气污染物环境保护设施验收:
建设项目水、大气污染物环境保护设施由建设单位自行开展验收。
废水处理设施运维台账是否齐全: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时间、加药记录、维护记录等,台账是企业对环保设施管理的痕迹记录,企业应该对台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环境风险单元是否具备防渗漏、防腐蚀、防淋溶、防流失措施;
是否实行雨污分流,是否具有清净废水系统以及雨水排水系统风险防控措施,是否具有清净废水系统的总排口监视及关闭设施;
是否具有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风险防控措施,事故废水收集措施是否齐全;
是否设置应急事故水池并确保事故排水收集设施在事故状态下能顺利收集泄漏物和消防水,事故水池是否能保持足够的缓冲容量。
4、固废、危废规范化管理
源头分类需注意的要点
危险废物与一般废物分开;
工业废物与办公、生活废物分开;
固态、液态、泥态、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分开;
可利用的与不可利用的废物分开
有热值的与没有热值的废物分开;
性质不相容的废物分开
利用和处置方法不同的分开;
大的类别要分清,每一种类也要区分
5、污染防治责任需要注意的要点
建立危废管理制度。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和应对危险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建立危废管理图表。有危废管理领导小组及分工。
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企业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主管部门、主管人员、各生产单位主管人员及各生产班组(员工)在危废管理工作方面的岗位职责和责任。
建立安全操作规程。企业产生危险废物工艺环节安全操作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6、标识制度需注意的要点
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必须粘贴危险废物标签。
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管理计划需注意的要点
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包括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
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包括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
报当地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备案。
管理计划内容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
危险废物贮存间门口需张贴标准规范的危险废物标识和危废信息板,屋内张贴企业《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危险废物贮存间内禁止存放除危险废物及应急工具以外的其他物品。
危险废物贮存间需按照“双人双锁”制度管理,即两把钥匙分别由两个危废负责人管理,不得一人管理。
不同种类危险废物应有明显的过道划分,墙上张贴危废名称,液态危废需将盛装容器放至防泄漏托盘内并在容器粘贴危险废物标签,固态危废包装需完好无破损并系挂危险废物标签,并安要求填写。
建立台账并悬挂于危废间内,转入及转出(处置、自利用)需要填写危废种类、数量、时间及负责人员姓名。
标签填写注意事项:危险情况和安全措施必须分别遵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用语和安全用语填写。